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

叢林筆記

你真的認識這個城市嗎?
行走在它之中,我不禁質疑地向自己問道。
幾年前從一個現在(2015/7)瀕臨破產、發不出
公務員薪水的「三等縣」移居到這個國家
的三大都會的其中之一;我老記得當兵時每遇放假離營
自己總像個無頭蒼蠅:更貼切來說,
就是個道地分不清東西南北的路癡;
苑裡、后里和臺中在那時我的生命裡
總像三個分屬不同銀河、各自沾不上邊的星體=
在忘記了時間點的很久之前我切確知道「上海」
是個中國濱海的城市,然而直到不久前我才聽說、
也才知道:『南投,臺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。』





我也記得第一次認識「忠明路」的經過:看著那本超商買來
超薄卻超貴的《臺中市觀光地圖》、頂著「巨業」公車
駕駛『要下車怎麼不早說?這裡不能臨停啊!』的抱怨、
在中港路(現名臺灣大道)和忠明路口下車。
近十年的時間草草過去了,我還是搞不清楚
自己究竟是深嵌進了這個花花城市的血管脈絡,
抑或只是在它那格紋襯衫上的方局裏
自困愁城、成為一方過客。





走過旅遊書刊介紹的各大知名景點、
留下了照片這樣的「觀光客心態」
是否稱得上是一種認識?
越接近卻愈發顯得格外陌生,
人文、歷史的底蘊在變窮忙的一顆心裏落得無暇理會,
縱使走進國美館之後,我似乎也就成了一種庸俗:
趕潮流的附庸風雅。

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

不再說謊才能面對現實

『...天下地媽媽都是一樣的..』這首歌歌詞
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,
然而就像歌手林強於節目中曾坦言
當年《向前走》的商業炒作誤導不少青年學子
對於都會生活的美好嚮往一般,
從持續不斷的兒虐社會報導裡
普羅大眾心底都應該清楚
:(「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」單純只是
人類社會的一種想望、期待與夢想而非現實,)。



根據生物學家說法:「鴕鳥心態」
是人類長久以來曲解鴕鳥行為
的一種莫須有指控,
那麼「阿Q心態」應該是
相對更貼切的一種意象表徵;
就像美國「偉人」華盛頓根本就沒砍過櫻桃樹一般,
一旦人類群體開始「造神」
那麼這個神就不可能「有錯」、「會犯錯」,
所以當某人、某團體指出這個「神」的謬誤時
「保皇黨」、「紅衛兵」也就傾巢而出,
誓死捍衛一個「不敗神話」:縱使只是一個「人工神話」。




一個粉飾太平的政府或許可以駕輕就熟、
臉不紅氣不喘地告訴人民:現在一切穩當、國泰民安,
只是飛彈的一貫瞄準或許就是當事人口中所謂的
「執政期間為兩岸和平所做的努力與貢獻。」,
而當人民於「食」的部分既缺乏新鮮也喪失安全感時
我不知道高高在上、驕傲的馬先生您是否看得見?
刻板印象裡「客家人」總是榮登「勤儉持家」的好人好事代表,
然而當苗栗出現幾任貪贓枉法的敗家子後相信這觀念
將慢慢被打破(縣民是否學乖則有待觀察,);
如果「政府」不能面對現實、感受社會,
人民如以期待執政者在政策的建構、實施、配套
上能達到除弊興利、長遠規劃?
相同的,臺灣獄政制度走到今天
普羅大眾每每第一把怒火依舊還是會
期待著「一顆子彈」能解決所有問題,
相信背後除了人民對「B計劃」(嚴刑峻法)的美好錯誤期待
和想像外歷任執政者、相關部會首長端不出
(或說根本不用心/無心)
能切中問題核心、對症下藥的法規方針我想不無因果關聯。
如果「政府」認為一個「政策」沒有缺失,
那麼眼前一大票抗議的民眾在他們眼裏自然順理成章、
搖身一變成為威脅國家根基、動搖執政黨政權的「暴民」;
如果「鄰居」認為每個家庭都是幸福美滿、父慈子孝,
那麼「家暴」自然容易被忽視
(傳統華人思維與工商高壓社會的腳步落差);
如果地球人還老用「萬物之靈」那套高傲姿態在過日子,
破壞生態平衡、製造溫室效應也就算不上什麼罪過、
自然不用刻意去補救和改善。




謊言,一時的心理解脫,長期下來
卻可能連皮諾丘都信以為真、
步向飲鴆止渴的不歸路;
犯錯,並不可恥:人人都會犯錯,
差別只是程度上的或大或小;
倘若人類無法真正正視自己的不完美、
真心接受那份屬於自己的過去:無論失敗或成功、
滑鐵盧抑或榮耀,光是期待《明天會更好》,
這或許又將只是淪為另一個放羊的故事罷了。

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

隔山觀月圓:出走的好理由?

當臺灣政府創造整體「低薪就業」環境時
勞團常將目光放向南韓:諸如『南韓幾年前
平均薪資水平比臺灣低,如今已經是臺灣的幾倍、幾倍,』;
「留學打工」這幾年因報章雜誌的大肆宣揚
使得該詞成了澳洲的代表而不再是無尾熊。



然而當我們一味宣揚南韓、澳洲政府、財團
以至整體就業環境如何地對勞工正面、有善時
卻也常忽略南韓官方在自家廠商【Hydis】
受到臺灣【永豐餘集團】不平等對待時
所抱持的立場-甚至在韓籍幹部裴宰炯上吊身亡後;
而澳洲的「低薪黑工」事實同樣也是無法被忽略的。
「笑貧不笑娼」相信已經成為批判「資本主義」的
濫觴代表,然而讓我無法忽視而不去探討的是:
為了「錢」是否可以合理化自己的一切作為?
在「利益」當前時是否早已失去了是非黑白?
我想「資本主義」帶給人類的應該不單只是
「貧富差距」、「M型化社會」這樣老生常談的弊病,
也許人類該恐懼的是它對「普遍人性」所造成的
一種永恆的「基因質變」。





之前任職於【巨力搬家大師】,有位高層曾驕傲地表示:
『我家是不看電視的。』
【永豐銀行】是【永豐餘集團】的子公司,
如果頂新魏家從松青超市到臺灣之星的
被連鎖抵制是合理存在的事實,
那麼當初的那位公司高層似乎也沒什麼好誇口的:
當企業一味追逐利益,甚至到了可以為
「黑心企業」服務
(當初公司就多次承攬了【永豐銀行】的搬遷CASE)的時候;
當「不看電視」和「無知、無法吸收新知」畫上等號時
我只察覺「無知」的恐怖而非覺得「不看電視」
有什麼值得好驕傲的。




「人才往高薪跳槽,企業往低薪遷廠。」
成了政府放任資金密集、富者愈富的鐵證,
今天許多年輕人紛紛跳出公司集團、出來自己創業,
單方面指控他們得了「大頭症」我想
是有欠公允的:就社會環境面而言,
這理當是一種反應「窮忙」、
拒絕再被「財團任意剝削」的一種小蝦米式反抗:
當企業不再照顧勞工、將心比心,
勞工也不是「長工」,何來為你財團賣命、忠誠之說?

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

島國以北

「溫室效應」在這幾年儼然成為
一門國際上人人關注的顯學,
其重要性從宗教領域的教宗
都站出來針對該問題振臂疾呼可見一斑;
臺灣的夏天,台電在民間一片反核聲浪裡「爆管」、
「備轉容量率」突顯問題,
實在很難讓人不產生過多聯想。
夏天,確實該熱、也應該熱:不熱稱得上哪門子夏天?
只是晚間新聞裡的「再創用電高峰」
或「台電爆管」等詞彙,
對於直接在室外從事勞力工作的我而言
總像個「擦邊球議題」:真正面對槓上的
還是灌漿一兩天後興建中的鋼筋混泥土建築
所散發的熱氣蒸騰和頭頂上方惡毒得
直似要烤焦地面每樣生物的豔陽;
地面上的工作環境況且如此惡劣,
不難想像在地基工程、地下室
那樣空氣滯礙的悶鍋狀態(都市礦工),
這讓我不由得開始懷念起孩提成長時期
居住在苗栗的那段日子。





每當「梅雨季節」一來或者六七月颱風季,
相對於中部,「苗栗」真是個很愛流淚哭泣的孩子;
雨水嘩啦嘩啦持續不斷順著屋脊上抓縫補漏的
塑膠布、稻草間傾瀉奔流到房門外的「廊下」,
我仍記得當時一打開房門外邊就是那個
緊鄰奶奶土磚住處、被用來充當煮飯燒水的
像個防火巷般狹窄壅塞的走道,
每年在那大雨滂沱的一兩月裡
凹凸不平的泥質地面走道總是積著
一灘灘或大或小的水窪,
要知道「苗栗」的傍晚是很愛下雨的:
尤其是在我所能記憶的那些年裡:
每次放學在廊下的「克難浴室」洗完澡
總要以火速快步跑向咫尺外的「泥道」後
打開木質房門再迅速闔上,
才算是暫時將那親門踏戶的雨水阻絕在外;
雖然母親總習慣在房門口、
門檻下放著一兩件破舊不能穿的衣褲權充腳踏墊,
縱使如此,幾十年的老屋裡
不僅長年飄散著厚厚灰塵、白額高腳蛛在樑衍間爬行,
這時更會比平常加倍地陰暗與潮濕;
是這樣的潮濕所致嗎?記得當時家人間
或多或少都為「香港腳」這病症所困擾著。





都市裡的常年住人與行道樹
或者是用著歡愉心情享受著
那雨過天青後枝葉、建築和空氣
全部煥然一新的美好體驗,
然而對於需要騎上三、四公里
路程上學的我卻總是發愁或者說
討厭這樣的非假日早晨的:
頂著陰雨綿綿的天空賣力地
踩著腳踏車前進,隨著腿部踩踏間的起伏動作
雨水在連身雨衣的皺褶溝縫間匯流
然後一股腦灌進卡其褲的褲管和鞋底,
這樣還不打緊,腳踏車車輪行過路面積水或坑洞時
飛濺、捲起的一陣陣水花真是「叫鞋子不濕也難」;
踩著注滿雨水的鞋子這樣渡過上課的一天
總是讓人心情沮喪的。





移居到都市後,我明白了當初並非「連身雨衣」的錯:
就算我買了「雙截式雨衣」、易壞的「防雨鞋套」
或用塑膠袋套住鞋子,依舊很難在異鄉不讓這稀雨的城市
打濕自己,最後總要拎著鞋子、穿著拖鞋到公司上班,
總算稍稍逃離那個「雨」所構築的牢籠,
只是在建築工地裡每當雨天過後地下室、
水箱的積水仍舊會讓我萬分難受就是了。
然而所謂上述這樣的牢籠在面臨臺灣今年的缺水窘境、
炎炎夏日高溫,我卻又不禁懷念起那個
童年時厭惡的漫長潮濕雨季,
古人說: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。」,
對於「雨天」我大抵就是抱持著這樣
「愛恨交織」的心情在過日子,
這大概也跟人類的普世欲望很像:
希望→得到/無法達到→失去/過分滿溢,
該怎麼捉個平衡點過生活?看的是個人智慧,
「生命」,走在雨天也走在驕陽裡,
當寶島的四季不再分明其實心情早在很久以前
就不是那麼好壞絕對地規律運行,
「該不該下雨」、「能不能下雨」
這也已超脫出人類智慧所能掌控的範疇,
如何構築我們的居住環、友善地球,
我想這至少是自詡「萬物之靈」的我們
都應該努力嘗試的。






後記:
想要減緩「溫室效應」,除了管控工業的各類廢氣排放
與都會汽機車使用量外開始推行能取代
「鋼筋混泥土」的傳統建築材料的新建築媒材
我想應該也是相對重要的一環:
世界各國(這當然包含臺灣在內)若仍一味使用
「鋼筋混泥土」來建構城市風貌,
那麼在面對這類建築物「白天吸熱、夜間放熱」特性上
(這還沒有將起造建築時水泥建材硬化過程中所排放出來的熱氣),
我想對於減緩「溫室效應」進程應該是大打折扣的。

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

誰在傷害中國人?

把所有心緒像火山爆發般;
如何這樣持續恨著一群人?
糾纏了數十年的怨念是否新鮮一如往昔?
「中國人」,是親人?是朋友?是鄰居?還是敵人?
於我而言,這答案顯而易見。




【中國】如今的崛起,當年那一批批
「唯利是圖」、「利益掛帥」的臺商絕對
可稱得上居功厥偉:當年被國際封鎖也實施「自我鎖國」
的中國,龐大的資金挹注和各行技術力的流入、吸收,
相信對於造就今天的中國是功不可滅的;
如今,『維護國家主權、統一和領土完整
是港、澳、台三地『同胞』的共同義務。』
這樣大言不慚的話都能說得出口,請問中國大大:
您是在「以德報怨」還是在「以怨報德」?
慈濟長年在中國建校、賑災,
這些事中國主政者沒有能力去做的嗎?
顯然不是,慈濟在做的也不過就是
「越俎代庖」和廣植浮名,
然後讓中國將大把大把稅收爽快地拿去
增強國防來威脅臺灣、香港
並與美日等強國抗衡。



中國老愛拿自己的幾千年悠久儒家、老莊思想來說嘴,
什麼兩岸同源一家親、血濃於水更是幾成口頭禪,
然而中國當局到底從老祖宗的思想裡學到了什麼?
究竟又是誰傳承了「正宗」的「中華文化」?
新移民(中國男/女)移居臺灣,妳們說:對「臺灣」
並未抱存敵意(相對地,可能也沒有多到可溢出的善意,)
那麼,我對「中立」的「妳們」當然可以保持
「意識上的中立」
(對於網路上那些挾中國強大經濟成長勢力而貶抑臺灣、
傷害臺灣的發言者則不然,)如果妳們想說自己是「臺灣人」
那麼當妳們以前的祖國-中國拿著飛彈瞄準臺灣時我希望妳們
能如吾爾開希、王丹等先進拿出妳們的基本善意
(臺灣人保衛臺灣,應該很有正當性吧?),
若不付出就想得到認同,我想就算如英美這樣
「血濃於水」的同根同源的民主國家應當也很難做得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