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

立志與勵志:人生的夢醒時分

收藏的各類電影DVD裡,有片堪稱香港警匪片的近代標竿,
那就是合黃秋生、曾志偉、梁朝偉與劉德華四大影帝
之傑作-【無間道】。在幕後花絮裡劉德華曾說過關於
自己詮釋劇中「劉建明」這個角色的心態,大意是:從黑社會混混
到被「刻意」安插到警校的臥底,劉建明最後終於想「放下屠刀」、
開始做個「正牌」警察,不管最後結果如何、
成不成功,他(劉建明)就只是需要個機會;
華仔認為自己能扮演好這個角色的關鍵就在於「自己認同這個角色」。

小時候;課堂上;作文裡;經典的《我的志願》應該是很多人的共同回憶;
有些是立志當個日理萬機的總統、有的是想春風化雨,當個老師;
有很多「手下」的董事長或是帥氣地將兇手繩之以法的大偵探
「福爾摩斯」...等等想必也曾是熱門職業。姑且不論那些當年編織的七彩夢,
回過神來對照眼下的自己和當時「自己對自己」的期望的距離,
差距是近或遠?可能如歌手蔡依林一般幸運:樂在工作、適性適所,
每天過得猶如身處天堂;或者普普-並不熱衷這份工作,
但也說不上討厭(或「恨」),只是人間性質/父母期望的餬口、渡三餐罷了;
跌到無間的地獄莫過於此:每天起床上班如同上刑場般壯烈,下了班則精疲力盡、
無暇也不敢想像明天又將面對什麼挫折。大抵上我們都同意像比爾˙蓋茲、
張忠謀這類中外成功的企業家都有項人格特質,那就是樂在工作、對工作充滿熱情的;
心理學家瑪斯洛的著名理論「需求層次理論 」
1.生理上的需要。 
2.安全需要。
3.社交(愛與歸屬)需要。
4.尊重(尊嚴自尊)需要。
5.自我實現需要。
1~3項談不上什麼「興趣」或「熱情」,填飽肚子、讓軀殼在「人間界」繼續呼吸
是首要目標;工作、生活上與他人的交際,有「必要」時成為無法避免,
可能「需要」則憑君任意加減。
第四項開始,我們才推演到真正開始審視自己與工作的關係進而行有餘力
去幫助他人;雖然《醜女大翻身》名台詞說:『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。』
然而,「能做」到「樂在其中」分明有段距離:我們學會了開車卻不一定
喜歡/想當運將或F1車手;「喜歡看書」也不等於適合當作家的「鐵證」;
做起某件事/工作來得心應手其中當然有幾分天分、幾分熱情,有時候可能
就只是「適應社會」-符合老闆的需求=能領到薪水,至於「我喜不喜歡?」
自己內心或許一直發出噓聲,也可能一直不敢「捫心自問」
;從自己「想做什麼」進階到「能做什麼」、「會做什麼」,
有時是一段漫長的學習過程-更可能是「學不來」、「努力」也無法強求的事:
當我們驅散那童話般的迷霧、看清自己的能耐之後或許才是「成熟」的開始;
而基於職業道德,不讓公司/老闆因自己遭受虧損而能問心無愧做好自己
該做的事、領到薪水而不覺得羞恥,我想,這就是天王想說的事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