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

消費鐘點,流浪到終點

電影《鐘點戰》描述在不久的將來
人們的壽命不再是以健康與否
為最大前提,而是改採「時間配給」
的概念:舉凡日常三餐、搭公車
或繳水電費等等都得依賴手背上
不停跳動的時間來換取,而當某人
時間用罄時那也就是他/她要跟
這個世界說再見的時候。



以生命價值來說,至少在民主社會
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樣的均等價值:
無論是美國人或第三世界的人民-
至少檯面上是如此,至少;
「時間就是金錢」-耳熟能詳的
一句話,換個說法:生命也等同金錢:
各行各業不都是以自己的時間(生命)
來換取薪資報酬的嘛?
換個位置,比爾蓋茲和一般普羅大眾

的時間價值不會是等值的-我想大家
都會同意以「生命(時間)兌換金錢
的報酬率」來說兩者在所謂的投資
報酬率上是天差地遠的,
這也就是大學畢業生乃至碩、博士

離開校園後踏進職場時的錯愕與
心理不平衡:已修業的「投資報酬率」
來說,當繳納了數十甚至數百萬新臺幣
的學費後面對毫無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的
超低薪;是否依個人興趣填選科系就讀、
該科系是否符合目前產業需求等當然是
另一個課題,然而當企業開始選擇壓榨
勞工來「增加企業競爭力」時可不可以
說這些無良CEO也是變相的在殘害我們
的生命?在血淋淋的「過勞死」之外,
我心存疑問。



《鐘點戰》裡固然有厭煩漫長仿若
永無止境生命而分送「時間」的富豪
亨利,一方面也有著如魏斯企業的
菲利浦這般操弄生命、貪得無厭的
龐大企業體,對比臺灣就顯得
格外諷刺了。
 


kill time ,中文意指「殺時間」;
守時是《公民與道德》明文記載

的美德。其實,當我們對生活毫無
意識、缺乏目標與規劃;
當我們在喜宴或各種聚會場合裡

為著遲到頻頻道歉,
被殺死的有可能是自己,

也可能是他人。
股神巴菲特曾說:出生在美國是他

人生中的樂透,
而當年輕人面對今天的臺灣經濟

(企業、景氣或GDP)時
她/他們作何感想?




「過去」已經凍結封存;
「現在」持續傾瀉不止;
「未來」在下一秒實現;
而「人生」像什麼?
被人翻弄的世界/將人蹂躪的環境。
古來成王敗寇,英雄幾何?
慢速地老化,快轉的是歲月,
也就這樣一個人,
不二人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